管道防凍保溫層施工需重點關注材料選擇、施工工藝、特殊部位處理及質量監控等環節,具體注意事項如下:
性能匹配
根據管道介質溫度、環境條件選擇保溫材料,如高溫管道選用巖棉、硅酸鋁纖維,低溫管道選用聚氨酯泡沫、橡塑海綿。
防凍要求高的地區,優先選用導熱系數低、吸水率小的材料(如閉孔結構泡沫玻璃),避免因材料吸水導致保溫性能下降。
質量檢驗
檢查材料合格證、性能檢測報告,確保符合設計要求(如密度、厚度、耐溫范圍)。
對每批材料進行抽樣檢驗,不合格品嚴禁使用。例如,硬質保溫制品拼縫寬度需≤5mm,軟質材料需均勻無空洞。
分層施工與接縫處理
分層包裹:保溫層厚度>100mm時,需分層施工,每層厚度接近且錯縫布置,避免冷橋效應。
接縫密封:保溫層接縫應錯開管道焊縫,用專用膠帶或膠泥密封。例如,硬質材料接縫用礦物棉填塞,軟質材料直接壓縫。
外護層安裝:金屬護殼(如鋁皮、鍍鋅鐵皮)環向搭接≥50mm,縱向搭接≥30mm,搭接處用抽芯鉚釘固定,間距≤200mm。
特殊部位處理
閥門與法蘭:采用可拆卸式保溫結構,便于檢修。例如,閥門保溫盒用雙壁設計,內填耐熱材料,外層用螺栓固定。
彎頭與三通:彎頭保溫層做成蝦米彎或半圓瓦,硬質材料需留伸縮縫(寬度20-30mm),縫內填充柔性材料。
支架與吊架:縮短支架間距(如DN100鋼管從4.5米減至3.6米),避免低溫下垂。支架處保溫層需留膨脹間隙,防止熱脹冷縮損壞。
伴熱系統安裝
沿管道敷設自限溫電伴熱帶,功率根據管徑和環境溫度計算(如DN50管道在-5℃時需15W/m)。
電伴熱帶外加裝金屬屏蔽層,與溫控器聯動,設定啟動溫度為3℃,避免過熱或能耗浪費。
施工條件
室外施工需避開雨雪天氣,確保管道表面干燥。低溫焊接時,管道需預熱至10℃以上,焊后緩冷(用石棉被包裹)。
室內施工保持溫度≥5℃,水壓試驗后立即排空管道,并用壓縮空氣吹掃殘留水分。
人員防護
施工人員配備防寒裝備(如防滑靴、加熱手套),每2小時輪換作業。
地面灑水化冰,避免結冰導致滑倒事故。
過程檢查
每日巡檢保溫層完整性、電伴熱運行狀態,重點檢查閥門、法蘭等易凍部位,記錄溫度數據。
檢查保溫層厚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(允許偏差5%-10%),表面平整度每米≤5mm。
驗收標準
保溫層與管道貼合緊密,無環形斷裂或鼓包。
外護層密封嚴密,無雨水侵入風險。例如,露天管道法蘭處采用板邊咬口嚴縫,防止結冰膨脹損壞。
凍結處理
發現管道凍結時,用溫水(≤60℃)緩慢澆淋凍結段,禁止明火直接加熱。
電伴熱故障時,臨時使用發熱電纜或熱風槍解凍。
長期維護
定期檢查保溫層厚度、緊密程度,及時修補缺陷。
對老舊管道或薄弱環節(如背陰處立管)加強保溫措施,寒潮來臨前重點巡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