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管道防凍過程中,若防凍措施不當(如加熱不均、保溫不足或機械應力處理不當),管道可能因熱脹冷縮、冰脹壓力或外力作用發生變形。為有效防止管道變形,需從防凍設計、材料選擇、安裝工藝及運行維護等多方面綜合采取措施,具體如下:
合理設置保溫層
材料選擇:使用導熱系數低、吸水率小的保溫材料(如聚氨酯泡沫、巖棉、玻璃棉),確保保溫層連續無縫隙,減少熱量流失。
厚度計算:根據管道直徑、介質溫度及環境條件,通過熱工計算確定保溫層厚度,避免因保溫不足導致局部凍結。
防護層:在保溫層外添加防水、防潮的外護層(如鋁箔、玻璃鋼),防止雨水滲透破壞保溫效果。
采用伴熱系統
電伴熱:均勻纏繞電伴熱帶,通過溫控器自動調節加熱功率,避免局部過熱或過冷。
蒸汽/熱水伴熱:利用蒸汽或熱水循環加熱管道,需確保伴熱管與主管緊密貼合,避免熱量分布不均。
熱補償設計:在伴熱系統末端設置膨脹節或補償器,吸收管道因溫度變化產生的伸縮量。
預留伸縮空間
在管道支架、吊架處設置滑動或滾動支座,允許管道在熱脹冷縮時自由伸縮,避免因固定約束導致變形。
對于長距離管道,每隔一定距離(如50-100米)安裝膨脹節或U型彎,補償軸向變形。
排空管道
在停用期間,通過排水閥或壓縮空氣徹底排空管道內殘留水分,防止結冰膨脹。
對于傾斜管道,確保排水口位于最低點,避免積水。
保持介質流動
在低溫環境下,維持管道內介質低流量循環(如水、蒸汽),通過流動熱量防止凍結。
安裝流量監測裝置,當流量低于閾值時自動啟動加熱或循環泵。
添加防凍液
在水中加入乙二醇、丙二醇等防凍劑,降低冰點(如-20℃至-50℃),同時需注意防凍液對管道材料的腐蝕性。
合理布置支架
支架間距需符合規范(如水平管道支架間距一般為1.5-3米),避免因跨度過大導致管道下垂變形。
在彎頭、三通等應力集中處增設固定支架,限制管道位移。
使用彈性支吊架
采用彈簧支吊架或恒力支吊架,吸收管道振動和熱膨脹產生的動態載荷,減少變形風險。
避免剛性約束
禁止將管道直接固定在墻體或設備上,需通過可調節的管卡或支架連接,允許微小位移。
選用耐低溫材料
在極寒地區,優先使用低溫韌性好的管道材料(如PE-RT、PPR管),避免脆性斷裂。
金屬管道需進行防腐處理(如涂漆、鍍鋅),防止因腐蝕導致壁厚減薄而變形。
規范焊接與連接
焊接時控制預熱溫度和層間溫度,避免焊縫區因淬硬傾向產生裂紋。
法蘭連接處需使用耐低溫墊片(如聚四氟乙烯),防止冷流導致泄漏或變形。
嚴格試壓與驗收
管道安裝完成后進行水壓試驗(壓力為設計壓力的1.5倍),檢查焊縫及連接處是否滲漏。
驗收時重點檢查保溫層完整性、伴熱系統可靠性及支架安裝質量。
定期巡檢
檢查保溫層是否破損、伴熱系統是否正常運行,及時修復缺陷。
監測管道表面溫度,確保無局部過冷或過熱現象。
應急預案
制定凍堵應急處理流程,如發現管道變形或凍結,立即關閉閥門、排空介質并加熱解凍。
儲備備用管道或臨時加熱設備,縮短停機時間。
數據記錄與分析
記錄管道運行參數(如溫度、壓力、流量),通過數據分析優化防凍策略,提前預防變形風險。
北方供暖管道:采用聚氨酯泡沫保溫+電伴熱系統,支架間距控制在2米內,未出現變形問題。
化工行業:在易凍介質管道中添加30%乙二醇防凍液,配合蒸汽伴熱,有效防止冰脹變形。
長輸油氣管道:每500米設置一處膨脹節,并安裝應變片監測應力變化,確保安全運行。
通過上述措施的綜合應用,可顯著降低管道在防凍過程中的變形風險,延長使用壽命并保障系統安全。